绘制宫扇
发布时间:2020-02-28 阅读次数:
宫扇(又称纨扇、团扇)约缘起于秦汉时期甚至更早,多以绢、纱、绫等为面料。而关于宫扇画的最早记录见于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可见宫扇画大致始于三国时期。
至两宋,宫扇画艺术创作达到了鼎盛,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李成、郭忠恕、郭熙、刘松年、马远、夏圭等名家都擅画宫扇画,并留下了近300幅佳作传世。在作为一种销夏工具的同时,它更是作为一种小品性的绘画形制从扇子中脱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绘画艺术和新的艺术样式。
宫扇并不全是圆形,它的形状可谓千姿百态。其中海棠形、马蹄形、梅花形,是除圆形之外较常见的,其它还有腰圆、六角、八角、瓜愣、蕉叶、梧桐叶等形状。扇柄也由玉竹、斑竹、桃枝竹,到檀香木甚或玉石等材质。
宫扇盛行于汉代至北宋时期,四川及苏杭地区的扇子製作最精良,历史也最悠久。宋元时期的宫扇,多用罗或绢製作扇面,而且只用一面或作画或书法。到明清时期,开始兴起用两面绷绢、纱、罗、绫等方式,同时增加了瓷青、泥金、湖色等彩色面品。其中,又以绘画、缂丝、刺绣、贴花、抽纱等作为艺术加工手段,使团扇书画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
宫扇工艺
一把扇子製作完成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主要分为制框,绷扇面和包边的三大工序。
先说制框。古法的扇框是用一根竹条烘烤弯制而成,因宫扇形状多变,制框的难度也不尽相同,其中圆形是相对比较容易製作的形状。如果碰到弧度很大的形状,製框难度会增加好几倍。
其次是绷扇面。完美的扇面要保持平滑和紧绷,最忌塌陷。因此绷扇面不光要高超的技术,连气候因素都要考虑,比较乾燥城市製作的扇面拿到湿度大的城市,扇面就容易塌陷。香港就是一个湿度很大的城市,在收藏宫扇的时候最好选择苏杭一带出产的扇子,因本身在湿度比较大的城市製作完成,拿到同样湿度大的地方扇面的变化就不会太明显。另外在湿度较大的季节看到扇面出现一些小小的褶皱也属于正常现象,到天气转乾燥,扇面又会自己绷紧,恢复平整。
最后是包边。宫扇的边框要用宋锦包裹,遮挡住宫扇外口和内口沿一厘米左右的距离。包边包的好需要平整无褶皱,包边越窄技术难度越高。综上所述,一面製作精良的宫扇需要扇框形状到位,扇面紧绷,包边平整。
扇面上的绘画形式
所谓「咫尺之内,瞻万里之遥」,宫扇的绘制需要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把许多元素容纳进去。创作空间小还要意味无穷,因此扇面书画成为魅力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
作品欣赏
绛色纳纱绣佛手花鸟檀柄团扇
竹柄纱地堆绫加绣花鸟石榴扇
竹股烫花素面折扇
缂丝花鸟牙柄刻八仙团扇
特别说明:视频内容来自哔哩哔哩网站,文字图片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人民瓷坛,引用内容仅用于学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