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图书馆 >> 最新消息

铭记烽火岁月 传承抗战精神
第42期“同读一本书”活动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5-11-13 来源:图书馆 阅读次数:

本报讯(记者 钟世炫 解瞻语 教工通讯员 魏家涛 11月7日晚,一场以“铭记与回望:烽火中的人间百态”为主题的“同读一本书”活动于武昌首义学院图书馆总馆二楼会议室举行。此次阅读沙龙图书馆馆员周诗雨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赵立老师作为特邀嘉宾,通过腾讯会议,实现武昌校区和嘉鱼基地同步共读,从微观视角重新审视抗战历史,倾听文字的声音。

“书中每一个衣食住行的细节都在告诉我们:‘好好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最坚韧的抗争。”周诗雨将大家的思绪从宏大叙事引入生活点滴。随后,引读嘉宾赵立,提出“邮差与难民的艰难传递”“国民的选择与生存困境”“个体故事与大历史的交织”三思考角度,引导读者思考历史中的“小人物”如何在动荡中坚守生活,并为同学的读后分享环节搭建了清晰的交流框架。

分享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紧扣书中情节结合自身感悟各抒己见,以多元创意让抗战历史可感可触。首先,来自新闻与文法学院的章亦凡带来精心制作的手账,记录抗战时期书信与生活片段,字里行间满是历史温度;接着,来自艺术设计学院的李佳羽巧用传统窗花艺术,生动呈现战时人们的生活图景与和平期盼;同样来自艺术设计学院的刘艺晗万书雨分别用历史照片与现代元素拼贴画聚焦“物史物证”仿制器物,演绎跨时空对话,带领大家触摸抗战生活质感;随后,来自新闻与文法学院的黄赛雅用极具感染力的角色朗读,让历史人物“活”起来最后,来自嘉鱼基地新闻与文法学院的毛思铖通过角色改写,深情语调,将听众带入烽火岁月。

分享结束后,赵立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点评。他指出,读书是“创造性的过程”,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解读著作,让文字变得鲜活而有温度,正是深度阅读的意义所在。他强调,《抗战时代生活史》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历史,更在于让读者从日常细节中汲取力量,理解苦难中的坚守与担当。

本次读书分享会以书为媒,打破传统历史阅读单一模式,师生借多元表达触摸真实抗战岁月。活动既深化了历史理解,更凝聚了铭记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共识。


李佳羽创意窗花分享

黄赛雅角色代入朗诵

学生部分创意式作品展示


线下活动师生合影